近日,2025年高考录取结果陆续公布,从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广西农村低保户女孩李秋菊、踏着泥水在大山深处割牛草的云南女孩张镜,到广西农村飞奔工地与父亲分享国防科大录取通知书喜悦的少年韦丁,这些“寒门贵子”用非凡的奋斗书写了现实版的“命运突围记”。家徒四壁却满墙的奖状、背着沉重牛草的身影、擦手二十余遍才小心翼翼捧起通知书的父亲使无数网友热泪盈眶。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个体的坚韧,更折射出教育公平的进步与社会温情的托举。“少年强则国强”,细读这些学子的经历,会发现他们身上有着惊人的共性:他们的成功绝非“读书改变命运”的简单注脚,而是将苦难转化为内驱力的结果。没有学区和营养品,没有陪读和培训机构,他们甚至从没有出过远门、走出过大山,没有见识广阔世界,靠着智慧和异于常人的拼搏、自律精神,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圆梦大学。正如网友所言:“他们不是‘小镇做题家’,而是‘生存哲学家’。”当城市孩子讨论夏令营选择时,这些孩子早已在田间地头、病床灶台间完成了对生命韧性的启蒙教育。
寒门贵子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体的成功,更在于为整个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庞众望捐出300万奖金的善举,让我们看到“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在现代年轻人身上的延续;韦丁郑重发出“报效祖国”的誓言,让我们看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民族脊梁。“寒门贵子”的“逆袭”,终将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它丈量的不是少数人的高度,而是多数人的希望。这些事迹提醒我们,托举更多“寒门贵子”的终极意义,是让“逆袭”从奇迹变为常态,让每个孩子都相信。命运的起点,绝不是人生的终点,只要坚持奋斗,未来仍有许多可能。
如何让“贵子”不再成为“孤例”?出身云南山村家境贫寒的哈工大研究生龚建瑞因住院医疗报销不便回老家治疗,近日被宣告去世时年仅26岁。每一个被报道的“寒门贵子”背后,可能有千百个沉默的“折翼者”。这提醒我们,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天花板”上的明星,让无数普通人看到通过教育和奋斗实现“代际突破”的微光,更需要托举“地板”的力量。如何找到“教育扶贫”的精准切口,从完善助学贷款到优化就业指导,从心理辅导到社会实践资源对接等等构建全链条保障是一个长久的课题。唯有让寒门学子“进得去、留得住、飞得高”,才能让逆袭从“奇迹”变为“常态”。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寒门学子通过国家专项计划、高校自强计划等渠道获得机会;也有媒体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通过食堂消费大数据分析筛选贫困生并将钱偷偷打到饭卡里,东南大学“金钥匙计划”为贫困生免费培训,“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政策得到广泛实施……这些制度性补偿机制正在弥合城乡教育鸿沟,托举“寒门学子”关关难过关关过,实现前路漫漫亦灿灿。
“山再高,高不过攀爬手;路再远,远不过铁脚板。”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起点,而是永不停歇的奋斗脚步。身处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愿所有普通人都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各行各业“寒门出贵子”不再是新闻,而成为时代常态。愿每一个筚路蓝缕的奋斗者前方,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春山在等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伦(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何青】
富成配资-配资炒股评测网-上海配资-我爱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